学习受挫造成的偏科
小敬在区里的物理统考中得了满分,这可是学校的喜讯,因为很长时间学校在区了统考中拿不到这样好的成绩了。学校老师对他都另眼看待,要好好培养这个好苗子。小敬理科好,文科弱,最弱的是语文。老师很不解,这个孩子英语也很好,历史、地理都及格,而语文成绩几乎都不及格。老师找到他问究竟,他说,从小学就不会写作文,总是分数很低。妈妈给他买了很多的作文书,看了作文也还是不好。就不愿意学语文了,等考试时背背就可以了。小敬平时更愿意多做物理和数学。
初一的时候,红霞的英语学习自己觉得很顺利,上初二后,英语增加了难度,生词多了,语法多了,有点吃力了。一次,生病三天没有上学,病好了赶上其中考试,成绩都不好,而英语更不好。红霞很努力学习,但期末考试的时候,各科都上去了,英语才得了55 分。妈妈着急了批评红霞不努力,不认真。红霞气极了,眼泪一串串地往下掉,赌气地说:“我不学了好不好!”妈妈被红霞的话噎住了。其实,妈妈真的不知道,初一的英语知识,很多在小学学习过,很多口语过关了,初二的英语学习是新的,很多孩子初二的时候英语学习遇到的困难。
孩子们的学业成台阶状,年龄越大,台阶越高,学习起来越吃力,容易跟不上。影响孩子学习的还有心理问题。小的时候,孩子们不那么好面子,受到批评容易忘,遇到困难,他们有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勇气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们更敏感了,遇到挫折,心里先慌了,挫折多了,很容易逃避,造成偏科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盲目的让孩子独立承担挫折,不及时帮助,孩子束手无策,困难越来越多,最后选择逃避。
“克服困难”需要意志,也要有经验。遇到困难的时候,孩子需要运用原有的经验,迁移到新的问题中来,尝试着解决它。这种尝试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,要靠在生活中积累。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被照顾得过多,战胜困难的机会很少,平时按部就班地学习,使得孩子们遇到新困难找不到方法也没有类似的经验。他们很多人不是怕苦怕累,是无奈。对于这样的孩子,家长给他们更多的帮助,让他们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。
方法1、制订计划跟上学习队伍
智力没有问题的孩子没有跟上学习步伐,可以制定计划地赶上同学们。家长和孩子列的计划可以是两条线,一条线是“拾漏”,另一条线是“抢先”。“拾漏”是把原来遗漏的知识点从新排查,把不会的都重新捡起来。“抢先”是预习,做到老师讲课前要先熟悉一下,学在前面,带着问题上课,听不懂下课及时问老师。
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一个表,把时间和学习内容填写清楚,有计划地完成任务,就会觉得有希望了。毅力不足的孩子,需要家长支持和陪伴,避免半途而废。列计划的时候,如果能够寻求这科的老师帮助,班主任的积极配合您,孩子的进步可能会更快。
注意事项:
l 赶上同学的过程中,需要比别人话更多功夫,很不容易,孩子难免有畏难情绪,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,少批评。避免孩子着急,您也着急,使得孩子更加厌烦学习。
l 有些家长逼着孩子参加假期补课班,这样不一定能解决问题,因为这种补课往往是上大课,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漏洞来补救,甚至可能仍然听不懂,徒费时间。最好是请善于学科诊断的家庭教师来给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教学,先“侦察”,找到孩子漏洞所在,再补漏。如果漏洞太多,补不胜补,那对补课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,他不但应该能查清学生的漏洞,而且应该能判断,先补哪些东西最有利于他听新课,最有利于他取得成绩而增强信心。只会按部就班串讲的老师,不能胜任这种工作。
方法2、防止失败感扩展
有的孩子走向偏科并不是因为所学知识有多大漏洞,而是学这科总是得不到表扬,成绩总不理想。家长的教育理念是“哪壶不开提哪壶”,让孩子有深深的挫败感。有的孩子某一科能得到好分数,老师表扬他,他就越学越有劲,忽视不好的一科,甚至用好学科的成绩安慰自己和家长,其实是找到一个更好的借口逃避内心的失败感。此时,家长要告诉孩子,公正地对待每一科,一科成绩好值得高兴,但不等于另一科可以放弃,不会解决问题,只会把问题搞得更糟。
注意事项:
l 道理讲一两次就够了,再多就是负强化了,孩子更容易认定“我就是偏科,没有办法”,成了消极的心理暗示。有时候可以佯做不知,有时候,可以直接说你要做什么,从现在开始做。让孩子在做对一道题,再做对一道题的感觉中体会“我在这门学科还不是无药可救”。这点小成功,就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了。
l 有一个“木桶原理”,一个用木板做的木桶,若有一块木板短于其他木板,那么这个桶只能容纳到短木板上沿的这部分体积。但如若把木桶斜放,所容纳的体积就大了。对偏科生也是一样,尽量充分发挥“强科”之长,以长促长,取长补短,他们才会更全面、更健康地发展。
方法3、制定合理的目标
人的智力水平有差异,接受有快慢,出现问题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,觉得自己学习没有问题,一考试成绩比自己预料的要低,次数多了,就会很郁闷。如果是喜欢的科目,还有喜欢的老师,一定特别有挫败感,案例中的凯尔就是这种情况。要想解决这样的偏科问题,首先需要找一个此学科的老师,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,找到解决办法。其次是调整自己对分数的期望值,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。